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是以培养服务于化学基础教育及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学院现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理科和工科两个学科门类。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化学专业为基础,化工专业为重点”的专业建设基本思路,两个专业协调发展。基础化学实验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两个专业的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教学任务;兰州34中、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工业园区、甘肃省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两个校内研究所搭建起学院的科研与创新平台;“基础化学”省级教学团队是两个专业的师资基础。
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6人、副高职称教师12人(含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22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兰州城市学院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2人,教学科研双骨干教师3人,1人获得第七届霍英东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教学类),4人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获兰州城市学院师德标兵称号。
近5年来,学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研项目30项,获资助科研经费316.7万元。科研成果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厅级奖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其中在SCI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1篇。
专业介绍
学院现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理科和工科两个学科门类。依据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西部产业分布特点,化学化工学院逐步形成了“化学专业为辅助,化工专业为重点”的专业建设基本思路,两个专业协调发展。化学是化学化工学院的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由于专业转型,其地位逐渐由“主体”地位向“辅助”身份过渡,除了每年一定数量的师范生的培养,主要功能转向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奠定学科基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能开发、生产技能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与西部产业发展相一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学院学科建设专业转型的重点。在兰州城市学院首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项目中,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列为扶持建设专业,经广泛讨论和论证形成了建设方案,专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在有序进行;“区域典型环境污染物分析与治理”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形成了由“系一般课程”、“系重点课程”、“学院重点课程”、“校精品课程”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有计划地对学院的各门课程进行建设。《仪器分析》为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五门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及《化学教学论》7门课程已建为校级网络课程。
2010年11月,“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进一步为我院奠定了科研平台,为“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考研工作自首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已累计233人被其他院校录取,其中14人考入985工程大学,55人考入211工程大学。
名师风采
张有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政协智库专家,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1981年9月至1985年6月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1985年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无机化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1991年在兰州化物所从事主客体化学合作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中青年基金项目各2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在《Chemical Science》《Chemical Communications》《Macromolecules》《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Polymer Chemistry》《Sensors and Actuators B》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另发表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等论文20余篇,主编和合作出版教材各一部。曾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三等奖1项(1996),甘肃省教委青年教师成才奖1项(1997),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奖1项(1990),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0, 2014),甘肃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5),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2012年);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2005年),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2012);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2010,2014),二等奖四项(1994,1998,2006,2010)以及其它奖励共二十多项。
李生英,男,汉族,甘肃会宁人,196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职称。
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兰州师专(兰州城市学院)任教至今。
2003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06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导电聚合物-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2008年7月-12月,在新西兰Christchurch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进修。
先后担任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招生就业处处长,现任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处长,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所所长;兰州交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认证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专家、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家、甘肃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教学研究专家、兰州市城关区科技人才库专家。甘肃省科技创新实验学校“星光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普通化学”、“消费者化学”、“现代化学讲座”等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型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完成并通过鉴定课题6项,其中主持完成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课题达“国际先进”水平。合作完成课题47项。在Mater. Chem. Phys., Rare Metals, J. Mater. Sci., J. Mater. Res., Polym. Plast. Technol. Eng., Synth. React. Inorg. Met.-Org. Nano-Met. Chem., React. Kinet. Mechan. Catal.,Asian J. Chem.,无机化学学报、应用化学、化学研究与应用、稀土、化工新型材料、合成化学、安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SCI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4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学习指导》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6部,负责的《无机化学》被评为2004年甘肃省精品课程。先后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获第十四届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市第二届教学新秀。获兰州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兰州城市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负责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被评为2008年兰州城市学院精品课程。获兰州城市学院教学名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教育实习优秀组织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等称号。
赵国虎:男,满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64年4月,甘肃武威市民勤县人。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7月分配到甘肃农业大学任教。1995年6月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5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取得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到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本科生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及硕士研究生的“仪器分析”、“生态环境化学分析”、“食品品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现为“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甘肃省化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化学会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化学会色谱学会委员;甘肃省化学会环境学会委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初中化学、小学科学)。1998年荣获甘肃省第五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00年荣获第七届霍英东基金“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并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主持完成的教学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5年及2009年获得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甘肃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主讲的“分析化学”课程和“仪器分析”课程分别于2004年和2012年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主编出版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该教材被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评为2011年度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副主编出版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副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配套教材-《习题精解与学习指南》;副主编出版了世界出版公司出版教材《分析化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完成的《仪器分析》和《环境监测》课程课件分别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理科组二等奖和优秀奖;主持的“基础化学教学团队”荣获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称号;2015年获兰州城市学院教学名师称号。
主要进行芳香羧酸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农药合成及检测、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饲料及饮用水中违禁药物的化学振荡快速检测法、甘肃省中药材产地认证方法研究、生物柴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等。在科研工作中,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外校合作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13篇被SCI检索,10篇被EI检索。
白林,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甘肃靖远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职称。现任兰州城市学院绿色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甘肃省科技评定奖励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有机化学(双语)、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分析、有机合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绿色化学等专业课程。科研方向为 “绿色有机化学”、“微波促进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承担并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合作出版《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材3部。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篇,其中在国际SCI检索刊物发表论文15篇。合作完成科研课题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合作完成的科研课题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先后5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许世红,女,生于1966年7月1,教授,中科院化物所硕士。主持、参与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教育厅科研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948”项目等科研工作6项。主编教学参考书1部,参编教材1部。在SCI、核心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承担的《分析化学》课程获省级精品课,承担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获校级精品课。并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教堂教学优秀奖。
饶红红,女,1979年生,教授,博士,兰州城市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和甘肃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扶持项目各1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项目各1项。在SCI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于2015年入选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2017年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第九届、第十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得兰州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次获评学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承担本科生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化学电化教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获奖情况
我院学生在甘肃省“永新杯”化学理论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十三个作品分别在第八届、第九届及第十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三等奖;我院代表队在甘肃省高校联盟趣味化学知识竞赛中获二、三等奖;在甘肃省“化学竞赛”中,连续三届获团体三等奖,同时,获个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2016年8月我院学子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2017年7月,由我院武淑娟和牛双宝两位同学组成的兰州城市学院代表队,赴中北大学参加了由化工专业教指委主办、中北大学承办的2017年“欧倍尔杯”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北赛区的决赛,获得了大赛二等奖。